你曾經因為跑步太累、太喘、太容易放棄而心灰意冷嗎?那你一定要試試「超慢跑」!不追求配速,只靠180節拍與30分鐘就能輕鬆養成習慣。從正確的超慢跑教學開始,本篇將教你怎麼找到微笑速度,搭配適合的裝備,更會解答大家關注的「超慢跑要穿鞋嗎」等疑問,讓你不再怕跑步,還能跑出輕盈與成就感!
所謂超慢跑(slow jogging),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比慢跑還要再慢一點的跑步方式。這種跑法源自日本運動生理學家田中宏曉博士的提倡,原始的理念是讓更多人能在輕鬆的節奏中享受跑步,並減少身體負擔。
比起競速,它更像是一種「節奏生活」的實踐,像你在公園裡散步、在音樂中搖擺,動作輕盈卻不失規律。你可以想像在巷口買早餐時的步伐,或是在捷運快關門前輕快小跑的節奏,那就很接近超慢跑的速度。即便動作像快走,但重點在於雙腳都有離地的瞬間,因此仍屬於跑的範疇,而非單純走路。
雖然超慢跑也是跑步的一種,但和我們熟知的「慢跑」其實差異滿明顯的。可以從節奏、強度與適合對象來看,看看你目前的跑法比較接近哪一種:
對許多久坐上班族、或不習慣高強度運動的人來說,超慢跑是一種友善又容易上手的入門選擇,也能搭配其他運動進行日常穿插使用。
剛開始練習超慢跑時,很多人以為「動作簡單、就隨便跑」,但事實上,掌握正確姿勢才能讓你在不費力的狀態下穩定踩出節拍,也才有辦法維持一場完整的超慢跑。以下是3個關鍵跑姿技巧,幫助你更快進入狀況、跑得自在又輕鬆:
在超慢跑中,「小步伐」是最直觀的入門門檻。每一步約略只跨出30公分左右,也就是你在家裡穿拖鞋走路、或早上趕公車小跑步時的那種步伐感。這樣的動作幅度讓雙腳與地面接觸的時間更穩定,也能避免膝蓋、腳踝在不經意間受力過大。跑的時候身體不需要刻意往前傾太多,只要自然挺胸、脊椎放鬆、肩膀下沉,整個人就會感覺更輕盈、更省力。
抬頭看前方約3~5公尺處,眼神自然對焦,避免低頭看地或歪著身體跑步,這樣能讓你的頸椎與脊椎保持平衡。下巴輕輕內收,就像你準備自拍時會微微挺頭那樣,這個動作可以避免肩膀過度聳起、脖子僵硬,整體跑姿看起來也會更從容。
傳統慢跑或走路時,很多人習慣用腳跟先著地,但在超慢跑中,建議你改用「中足落地」的方式,也就是腳掌中央先著地,接著自然過渡到腳尖離地。這樣的踩踏不僅更貼近地面節奏,也能分散壓力、減少衝擊。記得,腳步不需要用力踢地板,也不需要大力蹬出去,只要讓腳順勢貼地彈起就行了。
進入狀況後,許多人會開始思考:「怎樣才算是節奏正確的超慢跑?」其中有3個關鍵詞彙值得記住,只要互相搭配,自然能幫你養成穩定跑步習慣。
選擇每分鐘180拍(180 bpm)的節奏來跑步,是超慢跑中常見的「黃金步頻」。你可以下載節拍器App,或在YouTube找關鍵字「180 bpm running music」,讓耳朵跟著節奏,腳自然就不會太快或太慢。
田中宏曉教授提出「微笑速度」這個概念,意思是:跑步時你仍能自然微笑,不會喘、不需要咬牙硬撐。只要維持這樣的速度,你就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。
若已經熟悉節奏與跑姿,可以嘗試連續超慢跑30分鐘,不要求公里數、只在乎時間長度。跑完的你,會有一種像散步但更充實的輕盈感,超適合忙碌日常中留給自己的一段專注時光。
雖然有些人喜歡赤腳或穿襪子跑步的自由感,但若你是在戶外或硬地進行超慢跑,穿對鞋真的差很多!以下是幾雙適合超慢跑的UA鞋款,男女款皆有,適合不同腳型與習慣,讓你輕盈起步、跑出舒適感:
超慢跑不只是運動,而是一種能融入日常的節奏習慣。從穩定180節拍開始、每次穩穩跑完30分鐘,你會發現,跑步原來也可以不累、不硬撐,只要一步一步慢慢前進。還在猶豫超慢跑要穿鞋嗎?一雙貼合腳型、支撐力佳的UA跑鞋,就是你穩定起步的關鍵。現在就去UA官網逛起來,來場說跑就跑的超慢跑體驗吧!